穿越之楊貴妃 - 第 90 章 李隆基的借力打力
更新時間2013-7-9 22:39:05 字數:2652
這邊我這打算着,那邊李隆基很生氣,他清楚地知道太子大年初一家宴的事情,本來他除夕敲打太子就是叫他在家好好反省的,結果太子倒好,還在家搞起家宴了,而且還因為家宴死了人,當然他知道此人是誰,但是他還是打算用這次的死人事件,好好的敲打一下大理寺和刑部,為什麽敲打這兩個地方呢?因為這兩個地方有三個關鍵的任務都是太子的人,所以嘛!
果然年剛一過完,新年的第一次早朝,李隆基就端着茶杯,優哉游哉的在上面看着底下的人,然後慢悠悠的問“大理寺卿,刑部尚書、侍郎何在?”三人一聽趕緊出來跪下磕頭“臣在”三人心裏那叫一個打鼓啊!
這都什麽情況,大過年的,頭一天上朝就叫我們出來,是要吩咐我們做事兒?要是吩咐了這事兒該怎麽做?要不要請示太子的意思?還是?陛下知道我們私下與太子來往過于密切?要敲打我們?
三個家夥正在那眼珠子亂轉,腦子裏胡思亂想,而且大冷天的額頭還冒着細毛汗的時候,李隆基幽幽的開口“我聽說,大年初一晚上護城河死了個人?”三個人一聽完了,這事兒叫皇帝給知道了,太子啊!當初就說報備一下您老人家說不用,現在好了玩兒砸了吧?哎!
還好三人平時關系不錯,這事兒已發生三人偷偷的米談過一次,就是為了針對萬一陛下知道了,該怎麽應對開的密會。
刑部尚書謹慎的說“回陛下我等都有派人去看過,也叫仵作看眼過了,此人是死于搶劫”李隆基喝了口茶“哦?搶劫?說說”李隆基擡眼看了刑部尚書一眼,他早就知道三人密會的事兒,他就想看看這三個家夥,好好的給及表演一個,然後再好好整整他們。
刑部尚書“是陛下,此人乃是一個文人,大年初一當天傍晚,應朋友邀請前來赴宴,誰知路上遇到了強盜,将其身上的財務都搶劫意恐後,将其連人帶轎投入了護城河給淹死了,兇手我們正在追查中”李隆基擡眼看了一眼,正在擦汗的刑部尚書,咳嗽了一聲。
慢悠悠的說“可是朕怎麽聽說,此人不是個普通的人啊?”三個人愣了一下,後背的汗毛都豎起來了,他們根本就沒想到李隆基居然知道了此人和太子有關系,現在太子的處境本來就不好,又出了這個事情,那不是更叫皇帝對太子态度不好嗎?
皇上對太子的态度,完全影響了他們的利益,還有文武百官對太子的态度,這個可是可大可小啊!當然他們并不知道,這個死的家夥,就是提議在除夕夜秘密毒殺我的人,這事兒只有太子李恒和這個文人,還有老天爺知道。
可是太子不知道的是,這事兒早就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,尤其是對李隆基來說,這事兒已經是太子李亨落在李隆基手裏的一個大把柄了,現在這個人死了,不管這個人是死于我的手上,還是太子的手上,他都是一個很好的利用工具了,這對于李隆基來說就足夠了。
三個人下的不管說話,而李隆基說“朕聽說此人不僅僅是認識太子那麽簡單,而且是太子的親信,是太子府的謀士,甚至…”聽了聽看着文物百官,冷冷的接着說“甚至此人曾經是安祿山的手下,你們都知道安祿山是病死的,但是他的兒子是個反賊,而且安祿山在病死前,已經積蓄力量開始準備造反了”
說着李隆基慢慢的站起身,從桌案後面走下來,來到三個人面前,冷着眼睛看了看說到“今天朕給你們說句實話,安祿山不是病死的,是被朕給殺了的”此話一出一片嘩然,而李隆基就和沒事人一樣繼續道“當初安祿山身邊可是有真的親信的,他們傳回消息,如果再不收拾安祿山的話,用不了半年安祿山就會早飯,要知道他可是山高皇帝遠的,秘密的積蓄了不少的人馬和糧草還有裝備的”
“你們都知道他兒子安慶緒造反的時候,那是多少人馬,告訴你們那不是他安慶緒的人,是他老子安祿山的人,所以在安祿山還未早飯之前,朕就将他給殺了,然後找了個病死的借口罷了”
看看三個人李隆基接着道“知道為什麽提安祿山嗎?因為竄得着安祿山造反的人,就是這個在今年大年初一晚上,死在護城河裏的,我們大唐儲君的謀士,本來安祿山也沒什麽多大的野心,由于慢慢的官位上去了,手裏的勢力上去了,此人就是開始對安祿山的蠱惑,最後導致了,安祿山的造反未遂身先死的結果”
然後狠狠的瞪了三個人一眼,冷冷的說“而你們三個,居然連一個反賊混進了大唐儲君的府裏都不知道,你們是不是想看着太子被此人蠱惑的,對朕和貴妃逼了宮你們就高興了啊?”
此話一出把所有人都下了一跳,一個個跪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喘一下,三個人心裏突然閃過一個念頭,會不會大年除夕在皇宮的宮宴上,那個毒殺貴妃娘娘的計劃,是不是就是這個家夥像太子提議的啊?
想到這三個人徹底吓傻了,完了完了太子殿下啊!你可是害苦我們了這可怎麽辦是好,還是大理寺卿反應快趕緊磕頭認錯“都是臣等我能,請皇上降罪”兩個人趕緊也跟着說“臣等我能請皇上降罪”李隆基笑了笑“降罪?哼!朕不砍了你們三個就夠對的起你們啦!太子是什麽人,大唐的儲君,大唐儲君身邊跑出來反賊,你們是怎麽看着的啊?臉太子身邊有什麽人都不知道,要你們有什麽用”
然後扭頭對着高力士說“力士宣旨”高力士彎腰到“是陛下”然後從袖子裏拿出早已經拟定好的聖旨,慢悠悠的選讀起來“奉天承運皇帝诏曰,大理寺卿。刑部尚書、刑部侍郎三人頑固值守,險些導致慘劇,先将其三人連降三級調職嶺南,聽從楊玄珪大人調遣,欽賜”讀完聖旨高力士面帶冷笑的說“三位大人接旨謝恩吧?”
三個人擡起頭來看着高力士,大理寺卿看着李隆基已經走了,文武百官還下的不敢擡頭,自己偷偷的問了一句“高将軍,可否給微臣一句實話,此人是否與毒害貴妃娘娘的事兒有關系?”高力士笑了笑“大人是聰明人,但是大人聰明人有時候死的很快的,有些事情知道了就假裝不知道,也許還活的長些明白嗎?”
大理寺卿趕忙磕頭道“多謝公公提點,微臣領旨謝恩”他心裏太清楚了,此時皇帝就是借着他們敲打太子呢!他們不知道就不知道了,要是把這事宣揚出去了,那麽他們一定會死,不是死在皇帝手裏,而是死在太子的手裏,于是三人接了旨意,出宮趕緊收拾了金銀細軟,攜家眷連夜趕往嶺南去了。
太子因為被李隆基禁足與太子府面壁思過,所以不知道這事兒,等他知道的時候,已經傻了,此時他才反應過來,自己的動作大了,而且過于着急了,也過于沖動了,太子坐在書房裏,仔細的想了想,自己的父皇已經七十多歲了,貴妃又體弱多病,估計死的比自己的父皇還早,而自己的小皇弟呢?從一開始他就是被貴妃推上太子之位的,對于自己的這個小皇弟,貴妃從一開始就打算加他做個閑王罷了。
是自己太急了,所以才導致了本來一片大好,說不準再有個一年半載,自己父皇就要禪位與他的,結果自己卻鬧的現在這個樣子,還導致了三個關鍵親信被貶,然後全部換上了父皇的親信了,這一想就是錯,越想越是個錯,然後攤開一個空白的奏折,開始給自己的父皇寫告罪書,只是這次不知道還管不管用了。